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重庆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工作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0:44:05  浏览:949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工作条例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工作条例


(2004年5月30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本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常委会)行使任免权,规范决定任免、任免、批准任免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任免、批准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接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辞职,撤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以及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等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任免、批准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
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机构在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负责有关决定任免、任免、批准任免等事项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 任免范围


第五条 权力机关中的下列人员由人大常委会任免:
(一)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名,任免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个别副主任委员、部分委员;
(二)根据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名,任免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室)主任、副主任,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研究室主任、副主任;
(三)根据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名,通过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
(四)根据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名,通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
(五)其他应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免的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
第六条 行政机关中的下列人员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
(一)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提名,决定任免个别副市长、副区县(自治县、市)长;
(二)根据市长提名,决定任免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局长、主任。
(三)根据区县(自治县、市)长提名,决定任免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局长、主任。第七条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的下列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任免、批准任免:
(一)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名,决定任免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二)根据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名,任免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三)根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名,任免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决定任免人民检察分院检察长,任免人民检察分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四)根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名,任免人民检察院在监所、林区、工矿等设置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五)根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批准任免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八条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的下列人员由区县(自治县、市)人大常委会任免:
(一)根据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法院院长提名,任免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二)根据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名,任免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第九条 在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因为健康情况不能工作或缺位时,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名,在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推选一人代理主任职务,直到主任恢复健康或者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主任为止。
第十条 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市长、区县(自治县、市)长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时,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名,从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副职领导人员中决定代理人选。提名的代理人选不是副职领导人员的,应先决定任命其为副市长、副区县(自治县、市)长、副院长、副检察长,再决定其为代理市长、区县(自治县、市)长和院长、检察长。决定的代理检察长分别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和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十一条 由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工作岗位变动或离休、退休的,应先提请人大常委会免职。
第十二条 由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工作机构名称改变,但工作机构职能和范围没有变动的,不重新办理任职手续;因工作机构撤销或任职期间去世的,其职务自然终止,不办理免职手续。上述情况应报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十三条 人民代表大会换届后,人民政府秘书长、局长、主任,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分院检察长须提请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后继续担任原职务的,不再提请人大常委会重新任命。
第三章 任免程序


第十四条 凡提请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法律规定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任职资格,必须通过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机构组织的法律知识考试;不具有任职资格、考试不及格并经补考仍不及格者,不得提请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第十五条 凡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任免案,提名人应在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二十日前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提出的,应当向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说明。任免案须附说明、被提名人的考核简介和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等材料。提请决定任命、任命、批准任命新设机构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须附有权机关批准设立该机构的文件。
第十六条 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的任免案,直接提请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其他任免案,先由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机构进行初步审查,将初步审查情况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交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人事任免工作机构在审查过程中,应征求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可以要求提名人或有关部门对被提名人的情况作补充介绍,必要时配合有关部门对被提名人进行考察。
第十七条 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任免案的时候,提名人或受委托人须到会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十八条 任免案提出后至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前,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被提名人重大错误或违法问题的,提名人应当尽快调查核实,并向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会议期间难以查清楚问题的,经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人大常委会同意,可以不交付表决。列入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任免案,在交付表决前,提名人要求撤回的,对该任免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十九条 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未获通过的,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经进一步考核后,可由提名人再次向人大常委会提名。连续两次提名未获通过的,不得再提名为同一职务的人选。
第二十条 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任免案、撤销职务案、接受辞职等,采用无记名逐人表决方式;经主任会议决定,也可以采用合并表决方式。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被提名人和辞职人员可以赞成,可以反对,也可以弃权。被提名人和辞职人员必须获得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赞成,始得通过。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第二十一条 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人大常委会颁发任命书。任命书由人大常委会主任署名。
第二十二条 经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任免、批准任免或者撤销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人大常委会予以公告,并发文通知提请机关。
第二十三条 应由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人大常委会通过任职之前不得先行到职和对外公布。
第四章 辞职、撤职


第二十四条 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书面向人大常委会提出辞职,由人大常委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人大常委会决定接受辞职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备案。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辞职,须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第二十五条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如果担任上述职务,必须书面辞去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职务。
第二十六条 人大常委会可以决定撤销由它决定任命、任命的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工作人员的职务。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人大常委会可以决定撤销个别副市长、副区县(自治县、市)长的职务及本级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的职务。
第二十七条 撤销职务案,分别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人民政府、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出。
第二十八条 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撤销职务案,提名人必须书面报告人大常委会,须附有撤销其职务的理由和主要问题的材料。允许拟被撤销职务的人员到会或者书面陈述意见。
第二十九条 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的撤销职务案,直接提请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其它撤销职务案,先由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机构进行初步审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初步审查报告,再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第五章 监督
第三十条 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和决定,接受人大常委会的监督。
第三十一条 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工作汇报、视察工作、执法检查、提出质询、工作评议、述职评议等方式,监督被决定任命、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情况,对其是否称职作出评价。
第三十二条 人大常委会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决定任命、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检举和控告,交由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有关部门应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人大常委会。
第三十三条 由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凡受到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等行政处分的,处理机关应报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工作条例》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电信设备进网审批管理办法

信息产业部


电信设备进网审批管理办法
1998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电信设备的进网管理,保证电信网的安全畅通,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维护国家利益和用户权益,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电信设备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或光,发送、接收或传送语音、文字、数据、图像或其它任何性质信息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统称。
第三条 信息产业部对接入公用和专用电信网使用的电信设备实行进网许可证制度,凡接入公用和专用电信网使用的电信设备必须具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进网许可证和进网标志,未获得进网许可证和进网标志的电信设备不得在国内销售、刊登广告和进网使用。
第四条 信息产业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内市场需求情况,对申请进网的电信设备通过发放进网许可证的办法进行宏观控制。
第五条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以下简称电信管理局)对电信设备负责进行全国统一进网审批、颁发进网许可证工作。经电信管理局授权,电信设备进网受理部门(以下简称进网受理部门)承担电信设备进网申请的受理工作。
地区电信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电信设备进网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进网许可证的申办
第六条 申请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有关规定;
(二)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
(三)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七条 生产企业申请进网许可证时需向进网受理部门提供以下申请材料:
(一)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申请表(见附件一);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境外企业可提供其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或代理人的有效执照);
(三)有关允许内销的政府批文(仅对境内的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
(四)生产企业介绍(企业概况、生产条件、仪表配备、质量保证体系和售后服务措施);
(五)授权代理证明(当境外生产企业委托境内代理人申请进网许可证时);
(六)生产企业法人代表签字的保证书(见附件二);
(七)设备介绍(功能、性能指标、总体设计和原理框图等);
(八)设备外观和内部结构照片;
(九)用户操作手册;
(十)设备在境外的检验报告和商用情况(仅对境外企业)。
以上材料中除证书性材料外均必须用中文。境外生产企业可委托在境内的分支机构或代理人申请。
第八条 对电信管理局规定的重要电信设备或新产品,生产企业按以下程序申请办理进网许可证:
(一)生产企业向进网受理部门提交进网申请材料;
(二)进网受理部门接到申请后五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对符合要求的报电信管理局;
(三)电信管理局在三十日内组织专家组对生产企业提交的总体技术方案进行评审,并出具专家评审意见;
(四)对专家评审认为可行的电信设备,电信管理局通知进网受理部门,进网受理部门在五日内通知抽样检验和对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审查;
(五)质量保证体系审查人员接到通知后依据相关规定对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查,审查应在十五日内完成,审查结果交进网受理部门;
抽样单位接到通知后在十五日内进行抽样;
检验机构收到样品后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应在三十日内完成检验并将检验报告交进网受理部门;
(六)检验合格后,生产企业联系进网试验或在指定的试验系统中进行试验,试验时间不少于三个月。试验完成后,试验单位向进网受理部门出具试验报告;
(七)以上各项工作完成后,进网受理部门将申请材料、检验报告、质量保证体系审查报告和试验报告等报电信管理局,电信管理局在三十日内组织专家组进行全面审核,对符合条件的,颁发进网许可证。
生产企业到进网受理部门领取进网许可证和进网标志。
第九条 对电信管理局规定的一般电信设备,生产企业按以下程序申请办理进网许可证:
(一)生产企业向进网受理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二)进网受理部门在五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对符合要求的,通知抽样检验和对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审查;
(三)质量保证体系审查人员接到通知后依据相关规定对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查,审查应在十五日内完成,审查结果报进网受理部门;
抽样单位接到通知后在十五日内进行抽样;
检验机构收到检验样品后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应在十五日完成检验,并将检验报告交进网受理部门;
(四)以上各项工作完成后,进网受理部门将申请材料、检验报告和质量体系审查报告报电信管理局。电信管理局进行全面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十五日内颁发进网许可证。
生产企业到进网受理部门领取进网许可证和进网标志。
第十条 对已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或质量保证体系审查的生产企业申请进网许可证时,经进网受理部门审核和电信管理局确认,可以不再安排质量保证体系审查。
对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并连续二次以上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的产品,申请进网许可证时,经进网受理部门审核和电信管理局确认,可以不安排抽样检验,由生产企业按规定自行送样检验。对生产企业送样检验的电信设备,电信管理局保留随时抽样检验的权利。
第十一条 生产企业申请进网许可证换证时应向进网受理部门提交申请报告,并附原颁发的进网许可证、产品销售情况以及质量情况报告。除电信管理局另有规定外,原则上对生产企业申请换证的电信设备需进行检验。
第十二条 生产企业对获得进网许可证的电信设备进行外观、技术改动或软件版本升级,应向进网受理部门提交申请报告,并附电信设备改动前后的照片和改动内容说明等材料。对外观、技术改动较大或软件版本升级的电信设备原则上需做检验。

第三章 进网许可证和进网标志
第十三条 进网许可证和进网标志由信息产业部统一印制和发放,进网标志应牢固粘贴在获得进网许可证的电信设备上。进网许可证格式见附件三。
第十四条 进网许可证不得转让、涂改、伪造和冒用。
进网标志属于质量标志,禁止伪造和冒用,未获得进网许可证和进网许可证失效的电信设备不得加贴进网标志。
第十五条 进网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则失效,生产企业如需继续使用,应在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申请换证。
第十六条 获得进网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应向其设备经销商或用户提供进网许可证复印件,复印件背面应有生产企业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对复印件应做好编号登记。
第十七条 生产企业持有的进网许可证中规定的内容如发生变化,须办理换证手续。
第十八条 获得进网许可证的电信设备和外包装上应具有进网许可证号、生产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产地和机身序号等符合国家规定的中文标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电信管理局每年对生产企业执行进网管理规定的情况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年度检查。生产企业须将其设备当年的销售情况、设备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情况报电信管理局。
第二十条 信息产业部将对获得进网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市场销售的和网上使用的电信设备进行质量监督,并发布质量通告。
第二十一条 生产企业获得进网许可证后,应保证获证设备的一致性,不得降低产品质量。
第二十二条 电信管理局对获得进网许可证的电信设备目录向社会公布。电信企业不得购置目录外的电信设备。
第二十三条 电信企业不得限定用户购买其指定的电信设备,不得拒绝用户自备的有进网许可证的电信设备进网使用。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条规定,销售无进网许可证和进网标志的电信设备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对未获得进网许可证的电信设备刊登广告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电信企业受理无进网许可证和进网标志的电信设备进网使用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对进网使用的无证设备须补办进网手续,不符合进网条件的责令拆除。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伪造、冒用进网许可证和进网标志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企业获得进网许可证后不能保证产品的一致性或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的,给予警告、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电信企业购置无进网许可证和进网标志的电信设备,给予警告、限期补办进网手续,对不符合进网条件的设备责令拆除,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电信企业限定用户购买指定的电信设备,对用户自备的有进网许可证的电信设备拒绝进网使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获得进网许可证的生产企业不按规定使用进网许可证和进网标志以及中文标识的,给予警告。
第三十条 对从事进网审批、认证、检测及有关工作的人员,如发现有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或利用工作之便剽窃、泄露生产企业技术秘密行为的,由其上级行政部门追究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信息产业部负责解释。自1999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一
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申请表
--------------------------------------------------------------------------------------
|申请单位| |联系人| |
|--------|--------------------------------------------------|------|------------|
|通信地址| |邮 编| |
|--------|--------------------------------------------------|--------------------|
|联系电话| |传 真| |E--MAIL| |
|--------|------------------------------------|------------|--------------------|
|生产企业| | 法人代表 | |
|----------------------------------------------------------------------------------|
|申请单位与生产企业的关系| |
|----------------------------------------------------------------------------------|
|设备名称| | 商 标 | |
|--------|------------------------------------|------------|--------------------|
|设备型号| | 产 地 | |
|--------|------------------------------------------------------------------------|
|执行标准| |
|----------------------------------------------------------------------------------|
|提交此申请表同时须附下列文件资料(除证书性材料外均必须用中文): |
|----------------------------------------------------------------------------------|
|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境外企业可提供在境内的分支机构或代理人的有效执照) |
|----------------------------------------------------------------------------------|
| 2.有关允许内销的政府批文(仅对境内的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 |
|----------------------------------------------------------------------------------|
| 3.生产厂家介绍(企业概况、生产条件、仪表配备、质量保证体系和售后服务措施等) |
|----------------------------------------------------------------------------------|
| 4.授权代理证明(当境外生产企业委托境内代理人申请进网许可证时) |
|----------------------------------------------------------------------------------|
| 5.生产企业保证书(应有生产企业法人代表签字) |
|----------------------------------------------------------------------------------|
| 6.设备介绍(功能、性能指标、总体设计方案或原理框图等) |
|----------------------------------------------------------------------------------|
| 7.设备外观和内部结构照片 |
|----------------------------------------------------------------------------------|
| 8.用户操作手册 |
|----------------------------------------------------------------------------------|
| 9.设备在境外的检验报告和商用情况(仅对境外生产企业) |
|----------------------------------------------------------------------------------|
| |
| |
| |
| 年 月 日 |
| (申请单位盖章) |
--------------------------------------------------------------------------------------

附件二
--------------------------------------------------------------------
| |
| 生产企业保证书 |
| |
| |
| 本生产企业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申请电信设备进网许可 |
|证,并做如下承诺: |
|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
| 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进网审批管理办法》|
|及有关规定; |
| 三、如果获得进网许可证,将保证电信设备获证前后的一致性; |
| 四、保证产品质量,负责售后服务; |
| 五、获得进网许可证后,严格按规定使用进网许可证和进网标志; |
| 六、接受信息产业部的监督检查,如有违规行为,愿意接受处罚; |
| 七、对获得进网许可证的电信设备作广告时,广告内容中要说明“已|
|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进网许可证”及进网许可证号。 |
| |
| |
| |
| 生产企业法人代表(签字) |
| |
| |
| |
| 年 月 日(盖章) |
--------------------------------------------------------------------

附件三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
| 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 |
| Network Access License for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
|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PRC |
| |
| |
| 许可证号: |
| License No. |
| |
| 经信息产业部审查,下述电信设备符合进网要求,准许进入国家电信 |
|网使用,特发此证。 |
| This is to certify that th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approved, after|
|examination. the use of the following equipment in the 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
|network considering it to be compliant with the requirements for network access. |
| |
| 申请单位: |
| Applicant |
| 生产企业: |
| Manufacturer |
| 设备名称: |
| Equipment Name |
| 设备型号: |
| Model Number |
| 设备产地: |
| Origin |
| 备 注: |
| Remarks |
| |
| |
| |
| 发证日期: 年 月 日 |
| Date of lssue Year Month Date |
| 有效期至: 年 月 日 |
| Date of Expiry Year Month Date |
----------------------------------------------------------------------------------------


能源部关于输变电铁塔出口问题规定的通知

能源部


能源部关于输变电铁塔出口问题规定的通知

1990年2月9日,能源部

根据目前国际市场的调查,我国铁塔生产企业的技术力量、设备、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是有竞争力的。近期东南亚地区对输变电铁塔招标项目比较多,但由于缺乏协调统一,多次出现各企业、进出口公司互相压价,外商借机钻空子,致使国家受到严重的损失。为了更好地打入国际市场,给国家多创汇,经有关部门协商,对今后铁塔出口问题特作如下规定:
1.凡是输变电铁塔含施工投标中的铁塔部分对外投标,由能源部统一协调,企业不能擅自向外投标。
2.参加铁塔出口投标的生产企业、送变电公司,必须在开标前15天以前把铁塔投标资料、人民币报价明细、依据等资料,报能源部铁塔出口投标协调机构(办事处在能源部电力机械局)统一审核。外币最低报价由经贸部和能源部的有关部门商定。
3.生产企业与国外厂商合作投标时,必须先经能源部同意。
4.生产企业不能与没有铁塔经营权的进出口公司合作投标。
5.中标后,协调机构可以协调联合生产。
以上规定,从发文日起开始执行。违者追查主要领导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