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认真做好贪污贿赂等大案要案案犯潜逃、脱逃备案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22:36:09  浏览:817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认真做好贪污贿赂等大案要案案犯潜逃、脱逃备案工作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认真做好贪污贿赂等大案要案案犯潜逃、脱逃备案工作的通知
1994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贪污贿赂等经济案犯潜逃、脱逃的动向,分析案犯潜逃、脱逃的特点、规律,研究抓捕逃犯的对策,指挥协调抓捕逃犯的工作,确保大案要案查办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就做好贪污贿赂等大案要案案犯潜逃、脱逃的备案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级检察机关在办案中一经发现贪污贿赂等经济案犯潜逃、脱逃,应逐级层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贪污贿赂检察部门和税务检察部门备案。其中,对立案前,有重大犯罪嫌疑,贪污贿赂五万元以上,挪用公款十万元以上,偷税三十万元以上,骗取出口退税一百万元以上,假冒商标非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对立案后,贪污贿赂一万元以上,挪用公款五万元以上,偷税十万元以上,骗取出口退税五十万元以上,假冒商标非法所得二十万元以上;县处级以上干部携款潜逃、脱逃的案犯,应上报最高人民检察院贪污贿赂罪案侦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备案。
二、上报备案应逐案填写“贪污贿赂等大案要案案犯潜逃、脱逃报告表”,注明案犯的基本情况,是否持有出国护照及立案、采取强制措施情况,主要犯罪事实、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工作单位、住址情况,可能潜逃、脱逃的方向和采取缉捕措施情况。备案材料应附二张案犯近期照片。
三、上报贪污贿赂等经济案犯潜逃、脱逃情况要做到及时、迅速、保密。县区院在发现案犯潜逃、脱逃后的三天内应向分州市院报告(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地区可延长至五天);分州市院在接到县区院报告或自己在办案中发现案犯潜逃、脱逃的,应在两天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接到分州市院报告或自己在办案中发现案犯潜逃、脱逃的,应在两天内向“指挥中心”报告。情况特别紧急需采取边控、堵截等措施的,应加密电传直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指挥中心”。
四、各级检察机关对1992年以来潜逃、脱逃至今尚未抓获的贪污贿赂等经济案犯亦应参照上述一、二、三条的规定逐级向上级院报告。此项工作应于7月底前完成。
五、负责查办案件的检察机关对已潜逃的案犯应及时立案,并组织力量缉捕。对潜逃、脱逃后被抓获或潜逃、脱逃中死亡的案犯,应写出简要情况,逐级上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指挥中心”销号。
六、各级人民检察院贪污贿赂检察部门和税务检察部门要重视做好潜逃、脱逃案犯的备案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指挥中心”将对各地备案工作定期进行检查。
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对原“贪污贿赂等案犯潜逃自杀情况统计专报表”,仍应继续执行,按月统计填写,上报“指挥中心”。
附:贪污贿赂等大案要案案犯潜逃、脱逃个案报告表(略)
贪污贿赂等大案要案案犯潜逃、脱逃个案报告表
----------------------------------------------------------------------------------------
|被告人姓名| |性 别| |年 龄| |民族| | |
|----------|------------|--------|----|--------|--------------------| |
|政治面目 | |文化程度| |有何特长| | 照 |
|----------|--------------------------------------|--------------------| |
|单 位| | 职务 | | 片 |
|----------|--------------------------------------|--------|----------| |
|家庭住址 | |立案时间| | |
|----------|--------------------------------------|--------|----------------------|
|潜逃时间 | |脱逃时间| |携款数额| |
|----------|------------|--------|--------------|--------------------------------|
|潜逃阶段 | |脱逃阶段| |持有何国护照| |
|----------|------------|----------------------------------------------------------|
|潜逃脱逃 | 境 外 | |
| |------------|----------------------------------------------------------|
|方 向 | 境 内 | |
|------------------------|----------------------------------------------------------|
| 使用何种强制措施及时间| | 发出通缉时间 | |
|------------------------------------------------------------------------------------|
| | |
| 简 | |
| | |
| 要 | |
| | |
| 案 | |
| | |
| 情 | |
| | |
----------------------------------------------------------------------------------------
----------------------------------------------------------------------------------------
| | | |
| |家| |
| |庭| |
| |主| |
| |要| |
| |成| |
| |员| |
| |情| |
| |况| |
| |及| |
| |分| |
| 社 |布| |
| | | |
| 会 |--|------------------------------------------------------------------——--|
| | | |
| 关 |主| |
| |要| |
| 系 |亲| |
| |属| |
| |情| |
| |况| |
| |及| |
| |分| |
| |布| |
| | | |
|------|----------------------------------------------------------------——--------|
| | |
| 备 | |
| | |
| 注 | |
| |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实施《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实施《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实施〈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办法》已经2000年11月14日市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刘淇
                        二000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的消费者自娱自乐的营业性歌舞、游艺等场所(以下统称娱乐场所),必须遵守《条例》和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对娱乐场所的发展实行规模控制、布局合理的方针。
本市提倡健康有益的、大众化的文化娱乐活动,鼓励和扶植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娱乐活动,培育和发展农村文化娱乐市场,限制不适于发展的娱乐项目,依法打击娱乐场所内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四条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对娱乐场所进行管理。
第五条 下列地区不得设立娱乐场所:
(一)东西长安街及延长线(建国门至复兴门)。
(二)中央党、政、军等主要机关周边200米之内。
(三)大、中、小学校周边200米以内。
(四)居民楼内(含商住两用楼)。
(五)市政府规定的其他不宜设立娱乐场所的地区。
第六条 下列场所内不得设立电子游艺场所:
(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
(二)青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
(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
第七条 在本办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范围以外的其他市级以上党、政、军等机关和区县级以上医院周边200米以内申请设立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场所,申请人应当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指定报纸上就该娱乐场所的设立意向连续公告三次,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30日内,上述范
围内的机关、医院不提出反对意见,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方可受理。
第八条 设立娱乐场所,其经营面积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歌舞娱乐场所的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
(二)台球厅经营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球台间距不少于1.5米。
(三)电子游艺厅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
第九条 设立娱乐场所除具备《条例》规定的条件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等以上学历。
(二)场所内的灯光、音响必须符合文化部颁布的技术标准,操作人员必须有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资格证。
(三)娱乐场所内的设施、设备应符合《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并按要求配备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器材。
第十条 申请设立娱乐场所,应当向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书面申请。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拟任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简历、学历证明。
(四)组织机构、章程和规章制度。
(五)经营场所的产权证明或使用证明。
(六)设备名称、型号和数量及歌舞娱乐场所使用的音像制品来源、数量。
(七)歌舞娱乐场所灯光、音响检测合格证明。
(八)场所地址方位图和场所平面图。
第十一条 申请设立娱乐场所,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场所建筑安全使用证明和场所平面图。
(二)场所防火检验合格证明。
(三)场所内大型设施、设备(指迪斯科舞厅、大厅内的大型特种设备)安全使用证明。
(四)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拟任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无《条例》第十条所列情形的证明。
(五)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审核合格证明。
(六)场所安全保卫制度。
第十二条 下列经营单位不受本办法第五条、第七条、第八条的限制;
(一)星级宾馆、饭店。
(二)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或写字楼,以及集歌舞、电子游艺、台球等娱乐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服务场所。
第十三条 申请设立娱乐场所,申请人须持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材料,到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办理审核手续。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予以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给予书面答复。申请人经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审核合格后
,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经营单位内设娱乐场所的,应当单独办理营业执照。
第十四条 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在领取营业执照后30日内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从业人员登记表和保安公司出具的保安人员情况材料。
(二)经营场所火灾和公众责任险保险单复印件。
第十五条 有营业性演出的歌舞娱乐场所,须遵守国家营业性演出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歌舞娱乐场所须在明显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电子游艺场所须在明显位置设置未成年人非法定节假日禁入标志。对未成年人的年龄有异议的,应请其出示身份证明。未成年人在法定节假日进入电子游艺场所,须由成年亲属陪同。
前款所称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际儿童节、国庆节和双休日。
第十七条 电子游艺场所使用的机型、机种、电路板由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电子游艺场所增加或更换机型、机种、电路板的,自增加或更换之日起3日内报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未经审核的,不得从事营业活动。
第十八条 娱乐场所的营业时间不得早于8时,晚于凌晨2时;特殊情况经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
第十九条 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条 娱乐场所的安全管理,必须遵守《条例》和下列规定:
(一)歌舞娱乐场所定员标准为歌舞厅每2平方米1人。
(二)保安人员数量按场所核定定员的一定比例配备,定员不足100人的,保安人员不得低于5名。
(三)娱乐场所内设置的包间、包厢,应当在房门上安装高度适宜、面积不小于0.2平方米、能够展现室内整体环境的透明窗口,不得设置内锁和套间、卫生间;设置长明灯,不得设置可调灯光。
(四)禁止在歌舞娱乐场所内以陪酒、陪舞、陪唱等形式从事有偿陪侍活动。
(五)电子游艺场所不得给予消费者货币、奖券或其他任何形式的物质奖励。
第二十一条 向娱乐场所经营者出租场地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向承租人进行遵纪守法的宣传教育,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防火、防盗和防止发生治安案件的工作。
(二)发现承租人有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嫌疑的,应当予以制止,并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不得包庇、纵容。
第二十二条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每年对娱乐场所的审核项目进行年检。
第二十三条 未经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审核,擅自设立娱乐场所经营单位的,或者娱乐场所经营单位违反《条例》规定情节严重,必须立即制止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予以取缔,并可以暂扣其从事违法经营所使用的器材设备,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暂
扣器材设备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第二十四条 娱乐场所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擅自延长营业时间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放任、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不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办理年检或年检不合格仍继续营业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因违反《条例》规定,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的,自执照被吊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申办原经营项目,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不得再从业于娱乐场所经营活动。
第二十八条 各级文化、公安、工商行政等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参与娱乐场所经营活动,或者为违法行为者通风报信、提供保护、包庇违法行为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属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第二十九条 在远郊区县设立的娱乐场所经营面积标准可以适当降低,具体标准由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三十条 有音乐演奏或卡拉OK设备和表演活动的旱冰场、酒吧、茶座、餐厅等场所兼营娱乐项目的,参照《条例》和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在本办法实施以前已开办的娱乐场所,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3个月内按《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整改;凡不符合《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应当限期转业或停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2000年11月26日

音像产品编录出版费会计处理办法

广电部


音像产品编录出版费会计处理办法

1988年11月11日,广播电影电视部

一、编录出版费的提取标准
根据中国唱片总公司及所属企业生产的音像产品实行编辑出版、加工制作、销售发行(简称编、产、销)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实际情况。参照现行音像产品的销售价格。对编录出版费的提取标准暂作如下规定:
产品名称 单位 提取金额(元)
30公分密纹唱片 张 0.672
25公分薄膜唱片 张 0.056
25公分立体声唱片 张 0.21
盒式音带 盒 0.516
各种副牌盒式音带 盒 0.688
引进节目30公分密
纹唱片 张 1.12
引进节目盒式音带 盒 1.12
二、提取编录出版费时。分两种情况进行会计帐务处理。一种是自编节目;另一种是其他单位提供节目。会计分录为:
(一)自编节目:
借: 基本生产
贷: 预提费用-编录出版费
(二)其他单位提供节目:
借: 基本生产
贷: 其他应付款-×××(提供版权单位)
企业提取编录出版费时。不论是本企业自编节目。还是外单位提供节目。一律按本企业当月入库产量乘以各种规定标准提取。
三、编录节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在“录音业务费”科目中反映。月终将其余额转到“预提费用-编录出版费”科目中。会计分录为:
(一)费用发生时:
借:录音业务费-有关明细科目
贷:银行存款、现金等有关科目
如果在购买音像产品节目时。是一次性支付版费的情况下,其会计分录为:
借:录音业务费
贷:银行存款
(二)月终将“录音业务费”月末余额转入“预提费用-编录出版费”科目中。会计分录为:
借:预提费用-编录出版费
贷:录音业务费
四、历质量等客观原因报废的音像产品,应在报废的同时冲回已预提的编录出版费。会计分录为:
借:产成品
预提费用-编录出版费
预提费用-报损备用金
贷:产成品
为了真实反映编录出版费的提取情况,“预提费用——编录出版费”的借方余额在记明细帐时应以红字登记在该科目的贷方。
五、编录出版费年终余额。对于已按产量预提。但尚未实现销售的音像产品部分的编录出版费。应根据成品库报送的各种音像产品的库存数量。分别乘以规定的提取标准。计算出未销售部分的编录出版费。经报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保留余额。并在编制财务决算报表时详细说明。编录出版费年终余额扣除。经审核批准尚未实现销售的音像产品部分的编录出版费余额后。剩余部分转作利润。会计分录为:
借:预提费用-编录出版费
贷:利润-编录出版费结余
六、企业向外单位提供节目源。收到版费收入后。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销售-版费收入